小故事:施乐公司的专利

有人将技术发明称为“创新性毁灭”,可以创造一个新行业,也可以改变一个老行业。施乐公司(xerox)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它的创始人卡尔森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找了一份工作:手抄专利复本(萌生了发明自动复印机的念头)。后来他成为了一名专利律师兼技术研究员。通过对专利技术的研究,卡尔森发明了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之一:静电复印技术,创造了复印产业。

卡尔森很快将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2297691,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大公司和政府采购,提供设备租赁和材料供应服务,包括IBM等公司都使用施乐的复印设备。随后,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施乐公司实现了引人注目的15%的复利增长率。与通信技术不同,施乐公司的专利侧重于G03(摄影技术)和B41(印刷排版)两部分。

由于专利权的存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施乐公司合法垄断了复印机行业。静电复印专利和化学纸复印专利建立了当时足够高的技术壁垒。不仅如此,竞争者购买专利许可的高昂费用也使施乐公司获得了一大笔专利许可费。1968年,施乐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1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依靠一项技术在十年之内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公司,而第二家达到这一成就的公司正是今天市值全球第一的苹果公司。

但是,这只是施乐传奇的一半。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技术发明被称为“创新性毁灭”,每一项新技术都有可能成为领先者的拐点,也可能成为追赶者的跳板。

施乐公司在化学纸核心专利快要到期时,已经准备好推出普通纸复印机,由此形成一种先发技术优势。然而,施乐公司最终没有使这项专利得以延伸。日本的竞争对手佳能公司和理光公司开始在产品性能上展现竞争力,将市场目标定位为拥有巨大潜力的小企业,将安装外包给竞争力很强的独立经销商网络,以较低的成本出售小规模复印机,在墨盒技术上大做文章来作为盈利的主要来源。

从1975年到1985年,施乐公司的复印机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多,从40亿美元增加到90亿美元。而佳能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25倍,从8700万美元增加到22亿美元。这十年,是施乐公司“失去的十年”,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从垄断下降到40%。这十年,佳能和理光双双成为了20亿美元销售额以上的大厂商,与施乐公司一起跻身复印行业的前列。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