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如何体现专利价值

2014年对通信运营商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通信市场参与竞争,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打破了传统运营商的寡头垄断,上海自贸区进一步对外资企业开放电信增值业务,4G网络商用进入高速发展期,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一系列动向均表明通信产业正经历着新的变革浪潮,通信市场也逐渐从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

11月26日,中国移动的专利“接入网关的选择方法、系统及网关选择执行节点”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这是通信运营商获得的第一个中国专利金奖。该专利技术作为LTE的核心组网技术,突破了现网中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专用网关选择的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了用户管理和服务能力。并且,正是由于这项专利权的存在,中国移动公司节约的投资成本约47.5亿元。考虑到通信行业跨国界运营的特点,中国移动已经对该专利技术做了国际化布局,迄今已获得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专利授权。

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专利运用与管理案例。传统观点认为专利是一般企业难以研发的高端技术,需要投入极高的研发成本,权利的维持需要支付年费,专利成为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但是,中国移动利用高质量的发明专利节约投资成本的案例,却说明了专利所带来的高价值和高收益。

那么,在通信产业等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专利的价值如何体现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专利的第一个价值在于识别科技创新成果,增加公司的附加价值。通信产业具有创新要求高、技术迭代快的特征,由于技术模仿的广泛存在,技术本身已经不足以构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专利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因此与其说企业进行的是技术创新的竞争,不如说是争夺专利组合的竞争。专利是经过国家授权的技术方案,因此其公信力强于一般的技术方案,经评估后的专利甚至能够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增加公司的附加价值。

专利的第二个价值在于打造专利组合,营造更大的自由行动空间。由于单项专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支离破碎的专利已经无法构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当拥有专利组合的意识。当一家企业拥有大量专利储备之时,竞争对手的成本就会有所增加,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规避现有专利,或者支付相当数额的专利许可费。在产业实践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微软公司收购诺基亚公司,苹果公司拍卖获得北电网络公司大部分专利权,谷歌公司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获得大量的专利组合,在这些商业行动的背后,打造一个强大的专利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动机。

专利的第三个价值在于基于现有技术的合作,拥有更多的谈判筹码。在CDMA基础专利被美国高通公司几乎垄断的情况下,我国4G网络的布局和发展面临极大的束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必然会增加各种法律风险。尽管我国发改委已经对高通公司的专利开展了反垄断调查,但这毕竟属于一种行政手段,难以长期进行。中国移动此项专利作为LTE核心组网技术,其实施并不需要经过其他公司的许可,而且能够成为与其他公司谈判时获取交叉许可甚至形成专利联盟的基础,在节约成本与获取收益两个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专利的第四个价值在于形成技术标准,提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专利和技术标准都有公开性的特点,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专利强调一个“专”字,体现一种专用权,他人使用需获得专利许可;技术标准强调一个“准”字,体现行业准入的问题,达不到技术标准则不能进入相关市场。从这个意义上看,专利和技术标准之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专利权属于私权利,关注私有利益,技术标准属于公权利,关注公共利益。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是广义专利组合方式的一种延伸,更能够提高专利的稳定性,增加企业的长期收益水平。

实际上,专利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专利经评估后可以作为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入股,直接实现了专利的货币价值。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拥有专利的一方往往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基于未来专利技术的合作更能够创造难以估量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

专利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专利保护,更重要的是节约内部成本、提升外部竞争力,在成本和收益中达到最优的平衡,实现利润最大化。曾经有新闻报道爱立信拥有的4G专利为其每年赚取10亿美元的利润,如今中国移动因专利而节约47.5亿元投资成本的案例再一次表明,高质量的专利不仅不会成为企业的成本负担,而且更是通信产业下一轮产业竞争所必争的“倚天剑”和“屠龙刀”,而没有专利、缺乏核心专利则很快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